点击收藏后,可收藏每本书籍,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

第八十六章 中轴(新增)

枕水而眠 漠兮 3446 2022-11-25 00:02:28

PART 86

有缆车的山才叫山,没缆车的山,叫天堑。

——《眠眠细语》

初试结果在第二天下午正式公布,负责此次特拍的业务经理亲自打电话通知——殷同尘,殷同尘又将消息转告给晏初水。

而最令殷同尘意外的是,瀚佳居然没入围。

“他偷看了你的题卡还没入围?”问这句话的时候,许眠正站在灶台前给排骨焯水。

因为担心翻车,所以她买了足足十斤的排骨。

晏初水搬着一张矮脚凳,全副武装地坐在一旁剥冬笋,口罩、长雨衣、橡胶手套……一样不落,为的都是防止冬笋弄痒皮肤,假如不是他近视已经戴了一副眼镜,估计还得加上护目镜。

关于瀚佳没入围的问题,晏初水也有点想不通,正确答案放在眼前都无动于衷,看来那个王便……哦不,王随或许人品还可以?

就是名字难听了些。

“如果瀚佳不在,那我们赢的可能性很大呀。”小姑娘一下子高兴起来。

“倒也未必。”他忽地冒出一句。

却不是想打击她的意思。

“为什么呀?”

许眠将焯过水的排骨捞进一只阔口大碗里,又将锅中的汤水倒进水池,尔后在他身旁蹲下,不解地反问。

十大拍卖行中,擅长古代书画的只有宏德、瀚佳、听海轩以及墨韵,她昨天在现场观察过,宏德与听海轩都无人参加,而瀚佳又没有入围。撇开这几家大拍卖行,剩下的小拍卖行或是个人收藏家,应该对晏初水构不成任何威胁。

见她突然凑近,他连忙将手中剥了一半的冬笋放下。

挪远了小半米。

“殷同尘说,通过初试的人一共有二十三位,而全部答对的人只有两个。”他说。

“除你之外……”许眠惊讶地咂舌,“居然还有人能全部答对?”

晏初水点头,“他好像在第一组,是个日本人,姓朝仓。”

“日本人?”许眠再次咂舌,“他也喜欢中国画?”

“当然。”他摘下手套,不急不慢地说,“日本第二次大规模学习中国绘画是在14、15世纪,那时候中日正在进行‘勘合贸易’。”

勘合贸易又名贡舶贸易,是由明成祖朱棣建立的,在实行海禁期间,允许别国与明朝廷进行确定时间、确定地点的朝贡贸易,外国商船以“勘合符”为凭证运载各类贡品来华,明朝廷在收取贡品后,再以“国赐”的方式赠予外商一些所需的中国物品。

其中日本的贡期为十年一次,在勘合贸易期间,日本的“遣明船”共出发十七次,给室町时代的足利幕府带去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去了大量宋元书画。

“据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非常憧憬中国皇帝,尤其向往宋徽宗,所以整个室町幕府自他开始大量收集宋元艺术品,后世称之为‘东山御物’,而‘东山御物’对室町文化乃至整个日本的水墨画发展都有巨大影响。”

“啊……”小姑娘托腮聆听,举一反三,“所以说,执政者的审美影响了艺术的发展方向?”

“是这么回事。”晏初水继续说,“《宣和画谱》是在宋徽宗授意下,由官方编撰的宫廷藏画著录,书中对《暮春行旅图》的评价极高,所以日本人喜欢这幅画,实属传统。”

“那……”

小姑娘啃了啃大拇指,含糊不清,又怯怯地说:“他也是因为之前宏德拍卖左三尺才听到的消息?”

晏初水低眉望了她一眼,两条细细的眉毛拧在一起,像是有些愧疚。

他不经意地伸手,将她的左手拉了下来,淡淡地说:“别啃手。”

小姑娘很乖,立刻把手放到膝盖上。

“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吕珩手里,就看他接下来会考什么了。”他重新拿起冬笋,继续剥皮,“但朝仓这个人肯定不能小觑。”

晏初水说得不假,一个日本人了解中国文化已是不易,更何况还精通书画鉴定,这样的对手,较之瀚佳,较之王随,其实更为可怕。

为了给他鼓劲,她再次重申,“初水哥哥,只有拍到画,我才会离婚哦!”

他们眼下仍处于离婚冷静期,她是有时间、有权利反悔的!

晏初水是看起来糊涂,又不完全糊涂。

他说:“你说过,只要我帮你鉴定,不管结果如何,你都会离婚的。”

“……”

呵呵。

许眠后悔了,她今天不该炖排骨,而应该炖猪脑花,这样晏初水吃完才能笨一点!

***

复试的那天是冬至,考试的时间又是下午三点半,许眠担心天黑得早,晏初水怕黑的毛病又会发作。

殷同尘倒是提前做了准备,在后备箱放了夜钓照明灯,还是强光型的,基本上是个人都能被照得瞳孔缩小。

通过复试的人总共才二十三个,源流拍卖行也恢复了往日的清净。

晏初水一进门就留意到了一个人,中等身高,将近五十岁的年纪,尽管亚洲人长相相似,可日本人与中国人还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。

应该就是那位姓朝仓的买家。

因为参加复试的人不多,所以吕珩今天也亲自到场,他穿着一件灰色暗格的西服,外面披着同色系的羊绒大衣。

大约是金钱的加持,中规中矩的相貌竟也有几分贵气。

殷同尘低声耳语:“华裔也算是中国人,应该会向着我们吧?”

吕珩的目光正在满场扫视,许眠不得不保持微笑,同时轻声回道:“华裔也算中国人的话,干嘛不改回国籍呢?是找不到大使馆吗?”

“……”

殷同尘闭嘴了。

复试的考场设在一楼小展厅,考题没有事先公布,看样子吕珩是打算亲自出题,亲自监考。工作人员宣布考试安排,按初试成绩由高到低排列,四人一组进场,毫无意外,晏初水和朝仓分在了同一组。

由于初试的顺利,以及晏初水最近精神平稳,许眠对复试信心十足,虽说要留心朝仓,但危机感并不强烈。

“初水哥哥,加油哦!”

目送他进场时,小姑娘在场外欢呼,还隔空送了他一个飞吻。

晏初水脚步踉跄,差点被门槛绊倒。

殷同尘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没有不肯拉磨的驴,只有挥不好鞭子的人。

展厅的面积比会议室小一些,没有宽大的会议桌,显得更空旷,可空旷之处又放了一张长画案,笔墨纸砚一应俱全。

同组的另一位收藏家与鉴定师面面相觑,显然对这样的布置以及可能出现的试题都摸不着头脑,而朝仓神色镇定,俨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态度。

至于晏初水,他隐隐有些头绪,却又不那么淡定,目光闪动间,他似乎是措手不及。

该不会……

他不由地攥紧右手。

吕珩踱着步子走到他们面前,目光随意地落在晏初水身上,纵然他对国内收藏圈知之甚少,可晏初水的名号还是听过的——专门在欧洲各大拍卖会上买走中国字画的鉴画师,据说从不失手,不过……前阵子失手了。

“我认识你。”他意有所指地说了一句。

晏初水比吕珩高,不弯腰不低眉的情况下,他平视前方,视线可以略过对方的发梢。

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。

“我是晏初水。”

他淡淡地自我介绍,没有任何附和讨好的意思。

一个人的清冷傲慢分两种情况,一是孤芳自赏,二是曲高和寡。

吕珩倒是有点想知道,晏初水属于哪一种。

一旁的朝仓主动问好,吕珩也回以微笑,“你很厉害,初试的题目都答对了。”

朝仓微微颔首,他的中文很流畅,只是发音略差一些,“吕先生,请问今天的考题是什么?”

这样的主动询问,像是迫不及待,又或是胜券在握。

吕珩也不想卖关子,他抬手示意,身后一个助理模样的人走上前,取下背上的画筒,从里面抽出一轴画来。

“这就是《暮春行旅图》的中轴。”吕珩接过画,不甚在意的样子,价值数亿的珍品字画在他手中仿佛一件寻常玩意。

“是今天就拍卖吗?”另一位收藏家神色急切地追问。

吕珩没有回答,只是将画轴往画案上一放,如同在池塘中央落下一只鱼饵,他漫不经心地坐在岸边,等鱼上钩。

待所有人屏息之际,他忽然将画轴一解,三尺画卷尽数铺开。

众人目瞪口呆。

不同于右三尺的循序渐进,也不同于左三尺的意犹未尽,中间三尺可谓全画的精华,云眠山高耸的北峰矗立在画面中央,刺穿薄云,迎着落日的余晖,青云慢度间,山峰一分为二,一半是阴沉的灰,一半是明媚的亮。

而光从云端射下,又投入山林之中,石隙间、青苔上,斑驳的光影灵巧生动。云山幽秀,溪水潺潺,正是所谓的“落日溪回树影深”。

晏初水蹙眉沉思,他记得自己的右三尺中并无半点暮色,且云雾较多,朦胧似清晨,而许眠的左三尺接近尾声,山云浓郁阴霾,更像是入夜时分。

乍一眼看去,这三尺中轴似乎与头尾格格不入,然而却是此山水长卷最精妙之处。

在一幅画中绘出不同时段的云眠山,将多个时空汇入同一画面,恰如行旅之人,日出进山,日暮登顶,日落而归,构思之惊绝着实令人叹服。

其中以暮色作为全画的核心,也正应对了“暮春”这一主题。

夕阳虽落,却并非结束,待到明日晨曦微露,依旧是青山不改,绿水长流,一如暮春虽至,可来年依旧是春。

好的画作可以给人以永恒之境,《暮春行旅图》当之无愧,观赏此画,如同倾听一首隽永的琴曲——

世事变幻任尔去,疏叶随风落花间。

晏初水合眼静思,他很肯定——即便有过一次走眼,他还是百分之百的肯定,这三尺中轴必是真迹无疑。

“你们都想要这幅画对吧?”吕珩冷不丁地开口,将所有人从沉浸中拉回。

这显然是一句多余的废话,不想要这幅画又怎么会站在这里呢?

可他偏偏是认真的。

他轻叩了两下手指,助理俯身将画卷起。

云眠山的景色缓缓卷入轴中,吕珩慢悠悠地说:“没有西方风景画写实,又不讲究透视原理,我一直不太懂,中国山水画到底有什么意义……不如你们来告诉我答案?”

作者感言

漠兮

漠兮

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!

目录
目录
设置
阅读设置
弹幕
弹幕设置
手机
手机阅读
书架
加入书架
书页
返回书页
反馈
反馈
指南